溫文爾雅式“特朗普主義”更陰險

溫文爾雅式“特朗普主義”更陰險

目錄

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記者吳黎明)近來,美國對華“小動作”不斷,從在涉台、涉疆、涉港問題上做文章到在新冠病毒溯源問題上開倒車,從將一批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到拒絕給一些中國學生髮留學簽證……最新消息是,美方計劃對在香港的美國企業發出所謂運營風險警告,對從新疆的進口產品實施新的管制以及討論將中國排除在外的數字貿易協議,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

包括歐美媒體在內的眾多國際輿論的一個基本判斷是,美國本屆政府正在延續前任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的“核心要素”。只不過,與前任“無厘頭式”屢爆粗口不同的是,白宮對華政策披上了蒙蔽世人的虛偽外衣娛樂城

彭博新聞社網站日前刊文認為,美國最近採取的一系列舉動,凸顯了白宮計劃延續和深化特朗普極具對抗性的做法;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封面文章指出,“拜登主義”將“特朗普主義”時期的誇誇其談轉化為一種“中美對抗且只有一個贏家”的政策主張。

1月7日,在美國華盛頓,一輛警車從國會大廈前駛過。(新華社記者劉杰攝)

顯而易見,美方對華強硬舉措延續了“特朗普主義”不講道理之“風範”。濫用國家力量、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來打壓依法合規經營的中國企業,嚴重違背美方一貫標榜的市場競爭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其所作所為嚴重損害美國國家利益和自身形象。對中國留學生的無端限制打壓更是毫無道理,與美方自我標榜的開放自由理念和“歡迎中國學生”的表態完全不符。藉口涉港、涉疆、涉台等問題,頻頻對中國發難,動輒“潑污水”甚至無端制裁,將蠻橫、偏執和“唯美獨尊”之做派進行到底……

有些反諷的是,正如一些歐美媒體指出,作為特朗普的競選對手,白宮主人現在延續了他本人過去曾極力抨擊的政策。以往,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在對華“放狠話”的時候,被指責為仇外與陰謀論者。而今,娛樂城美國現政府如同得了健忘症,“蕭規曹隨”,甘願被前政府的政策所裹挾。而這,或許正是美式政治“真實的謊言”吧!

美國本屆政府為何這麼做?好比自己生病了卻讓他人吃藥,打“中國牌”是美國政客轉移國內種種問題最好的“擋箭牌”。美國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前不久發表題為《中國:對美國好用的“替罪羊”》的文章指出,美國的政策是在持續將錯誤扔給別人,將自己扮演為受害者。特朗普政府曾不斷通過指責中國來為自身抗疫不力轉移視線、推卸責任,顯然現任政府也從中“找到了靈感”。

追根究底,美國一些政治勢力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系統性挑戰”乃至所謂“最大威脅”,因而不惜一切代價加以遏制。美方近期推出一系列對華強硬措施,其險惡用心盡人皆知,那就是乾涉中國內政、遏制中國發展。美國《外交》雙月刊網站日前發表題為《華盛頓危險的對華新共識》的文章指出,華盛頓正在形成一種越來越強烈的共識,即認為美中關係是一場經濟和軍事上的零和博弈,這是令人不安和危險的。

值得注意的是,就連歐美一些觀察家都認為,在對中國的強硬程度上,美國現政府可能想表現得超過前政府,圖謀拉攏國際社會一起遏制中國。例如,美方拉攏歐洲盟友聯手對抗中國,嘗試離間中俄關係,試圖把由美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日本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變成遏制中國的“亞洲版北約”……

應當看到,鼓動中美對抗不利於中美自身,也不利於世界,甚至有陷入自我設定的陷阱之風險。世界當前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包括氣候變化、新冠疫情、核擴散、發展嚴重失衡、恐怖主義等。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憑藉一己之力解決這些問題。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包括與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展開合作。

德國《星期日法蘭克福匯報》言簡意賅地指出,把對華關係簡化為系統性競爭讓華盛頓不必要地失去了迴旋餘地。基辛格博士前不久也指出,美中間的任何衝突都會加劇地區緊張局勢,給世界造成分裂。從兩國和全世界人民利益出發,雙方都應通過對話和相互了解來解決問題。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傅立民日前發表文章指出,找到緩解中美對抗的途徑對全世界至關重要。

失道寡助。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國際社會,前些年不滿特朗普政府的種種乖張做派,而今對於改頭換面的“特朗普主義”也並不買賬。德國總理默克爾堅持“要和中國合作”,法國總統馬克龍則堅持歐洲的對華政策應保持“獨立”。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日前刊文指出,遏制不是與中國打交道的可行選擇,因為美國的盟友或夥伴,如果有的話,很少願意與美國結盟對付中國。

看來,偏執強硬的對華政策,無論披了什麼外衣,都沒有出路。奉勸華盛頓,還是要好自為之吧!